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内江渔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内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打造“美丽渔村”。
目前,内江水产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渔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2017年实现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37.5亿元,同比增长8.33%;全市农村人口人均渔业收入1136元,比2016年1049元增收87元。
开发白乌鱼新品系助农增收
5月24日,市中区靖民镇石坝村白乌鱼繁殖基地。
白乌鱼选育技术专家苏建蹲在露天养殖池旁仔细查看白乌鱼新品系长势。
说起白乌鱼及养殖技术,苏建兴致勃勃,起身撸起袖子,向记者徐徐道来。
白乌鱼体色呈白色或灰白色,是发源于我市的名贵水产品种,于2010年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同时内江也被国家商务部、农业部授予“中国白乌鱼之乡”称号,白乌鱼发展项目被列为市级重点发展农业项目,并入选国家星火计划项目。
苏建说着,指向露天养殖池一隅,记者望去,看见约两指宽大小,头部扁平、身体呈棒形的小白乌鱼在水里若隐若现。
“这就是我们正在选育的新品系白乌鱼。”苏建告诉记者,它们具有体型匀称、生长周期短、体色稳定、肉多刺少、肉质细嫩等特点,还有很强的经济价值、观赏价值和营养价值。
为加速推进白乌鱼产业化发展进程,有效解决当前白乌鱼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种质资源流失、新品种匮乏、优质苗种供应不足等一系列瓶颈问题,白乌鱼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截至目前,白乌鱼苗种孵化成活率基本能够达到85%以上。”苏建说,白乌鱼新品种选育及相关配套技术都得益于繁殖基地与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实现实验室、数据库等平台共享,共同开展科研攻关。
“我们每年都把培育出的部分白乌鱼优良苗种免费赠送给当地农民,并提供多重保障,使得个体农民或者专业养殖户都自发参与创业,实现共同致富。”苏建告诉记者。
市中区永安镇太平寺村村民陈策如,在白乌鱼繁殖基地领取小白乌鱼5000尾,自己又买了15000尾,发展白乌鱼养殖鱼塘面积6亩。养殖白乌鱼一年时间,年收入达5万多元。
生态养殖融合发展新模式
当天,记者刚走进位于市中区朝阳镇黄桷桥村的水产科技扶贫示范基地,一股清新的泥土气息便扑面而来。
走在水泥修筑的田间小路上,伴随着“呱!呱!呱!”的鸣叫声,一只青蛙从水中跳跃出来,从记者脚边掠过,让人惊喜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浓郁的美丽乡村气息。
在市农科院水产研究所负责人带领下,记者来到了青蛙生态养殖试验示范基地。沿着田埂边,是用挡板、铁棍和渔网搭建的大棚,放眼望去,大棚内是人工开凿的沟渠。记者注意到,大棚四周都是白色的遮挡物,顶端则是露天的。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傍晚蚊虫多,白色遮挡物有反光效果,这有利于青蛙猎食,同时也大大节约了养殖成本。
田埂的另一边是稻虾养殖田,采取稻虾混养模式,种植生态稻米和养殖小龙虾。一方面,虾可以在稻田里捕食大量浮游生物,大大节约了养殖成本,同时也为水稻消灭了害虫;另一方面,由于虾的特性,农药投放量减少90%以上,虾的排泄物又转化为水稻肥料,长此以往,水稻和虾的种养成效十分显著。
“每年收获季节,都有大量的人专程来这们这里买生态稻米,由于成品颗粒饱满、口感好、绿色健康,价格一般比普通大米贵两三倍。”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稻田养殖的优点在于保证了水质不恶化,农村生态环境改善明显,这才是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市水产渔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通过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加上自主品牌优势形成了产业链,整个稻田产值收益较之前高达5~10倍。
我市因地制宜发展池塘健康养殖、稻渔综合种养、流水养殖、水库生态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陆地集装箱式健康养殖等“六种模式”,在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的基础上,推广生态健康养殖理念、养殖方式和生产管理技术,通过丰富内涵、提产提质来促进“美丽渔村”建设。
数据显示,2017年,我市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带建设面积12万亩,稻渔综合种养核心示范区1.2万亩,稻渔综合种养产量8960吨,带动农民增收1.81亿元,发展业绩居全省第一。
创新“美丽渔村+”模式
当天,记者又来到黄桷桥村白乌鱼养殖规模最大的瑞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丁胜利是这家专合社的负责人,也是一名返乡创业人员。几年前,在外创业的丁胜利了解到家乡的白乌鱼发展情况后,立即被白乌鱼所蕴含巨大的商机吸引,毅然选择回乡创业,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丁胜利介绍,他的父亲从事渔业生产十余年,是当地养殖白乌鱼的 “土专家”,自己从小耳濡目染,再加上返乡后通过创办稻渔产业协会,以及政府帮扶和参加技术培训后,他家的白乌鱼养殖产业在当地已小有名气,吸引了周边村民自发加入专合社。“我们通过土地流转,村民1亩土地一年可收入800元,再加上他们平时在专合社打工,一年算下来要增收好几千块。”丁胜利说。
记者看到,丁胜利家的白乌鱼养殖鱼塘用水泥围墙分割开来,每口面积约1亩。看着自己劳动的成果,丁胜利喜上眉梢。“我们的鱼塘面积共有40亩,采用的是精养和混养两种模式,混养一般有乌鱼3000尾/亩,精养一般有6000尾/亩。”丁胜利说,“目前,加入专合社的村民有十余人,但在旺季,我们还要请周边村镇的人来帮忙,人数多的时候有四五十人。”
“我们的白乌鱼与其他地区相比,优势明显,首先是有先进的技术保障,使得白乌鱼养殖成本降低、效益提高;其次是有我们自己的名优品牌,实行统一物资、统一销售。”谈及专合社发展,丁胜利充满自信,“我会坚定不移与家乡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见证家乡变得更美、村民更富裕。”
如今,打造“美丽渔村”,渔业为我市农民引来了致富清流。
“今年,我市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引入智慧渔业管理系统,着力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市水产渔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创新“美丽渔村+景区融合发展”“美丽渔村+养殖基地融合发展”“美丽渔村+康养基地融合发展”“美丽渔村+互联网融合发展”“美丽渔村+生态养殖融合发展”模式,让渔业成为致富新引擎,让从业者从中获取较高的生产及生活价值,使内江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隆昌市作为我市现代水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各类水产面积已达10万亩。特别是隆昌市正在建设以“美丽渔村”“稻之田”“渔文化博览园”和现代水产业健康养殖模式为主题的七彩田园农业示范园区项目建成后,隆昌市将成为我市现代渔业新的示范点,极大推动内江“美丽渔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引自:《内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