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实验室简介

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于2012年4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审批建立的校、地共建实验室。近年,中国智慧渔业学院-四川分院落户省重点实验室,合作建成农业农村部“四川省内江市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监测区域中心”。重点实验室引进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等国内水产知名院所的博士、教授20余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9人,博士16人。研究人员平均年龄不到40岁。

2025年7月,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功优化重整。重整后的实验室由内江师范学院牵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四川省水产研究所)、眉山伟继水产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参与共建。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树立“错位扎根、补短产业,产研协同、服务川鱼”的发展理念;以长江上游鱼类为研究对象,围绕“鱼类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鱼类生态与资源保护”“名特鱼类种质资源利用”三个研究方向,积极融入长江鱼类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推动珍稀特有鱼类资源利用,服务川鱼振兴。

近年来,省重点实验室承担了20余项省部级以上项目、200余项企事单位委托项目,发表150余篇学术论文、获得20余件发明的专利授权、出版专著5部、技术开发及成果转化5项。成功开发了“中华沙鳅、宽体沙鳅、尖头鱥”等珍稀特有鱼类,已服务80余家企业的黄颡鱼、斑点叉尾鮰、加州鲈等名优川鱼的营养与饲料、病害检测与防治,完成了30余家单位的涉水工程报告、渔业资源监测及禁捕效果评估。重点实验室先后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农业农村部神龙奖”等科技成果奖励。

(文:颉江;初审一校:徐静:复审二校:覃川杰;终审三校:肖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