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实验室简介

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要依托内江师范学院,是2012年4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审批建立的校、地共建实验室。 整合“长江上游珍稀濒危鱼类资源保育与开发利用”四川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江及周边地区水产养殖科研力量。近年,中国智慧渔业学院-四川分院落户省重点实验室,合作建成农业农村部“四川省内江市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监测区域中心”。重点实验室引进毕业于中科院水生所、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等国内水产知名院所的博士、教授20余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9人,博士16人。研究人员平均年龄不到40岁。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树立“错位扎根、补短产业,产研协同、服务川鱼”的发展理念;以长江上游鱼类为研究对象,围绕“鱼类生物多样性研究”、“鱼类资源利用研究”、“鱼类营养与绿色饲料研究”三个研究方向,积极融入长江上游鱼类资源养护、川鱼振兴,承担产业发展的重要应用基础研究,服务企事单位的技术需求;积极开展长江上游鱼类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恢复,努力推动长江上游特有鱼类、重要经济鱼类以及名优养殖鱼类的繁殖生物学、移养驯化、人工繁殖、苗种培育等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示范养殖,大力解决高品质川鱼健康养殖的“饲料”与“病害”问题。为鱼类资源养护、川鱼振兴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研发平台和智力支撑。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鱼类生物多样性研究:针对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渔业资源变化及长江上游水域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开展长上游鱼类遗传多样性和地理分化研究,弄清其地理分布及种质资源状况;开展长江上游特有珍稀鱼类和重要经济鱼类资源调查和监测工作,了解渔业资源变动规律;开展水生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建立长江上游水生生物多样性信息平台。

2.鱼类资源利用研究:针对“川鱼”战略发展中优良品种缺失问题,以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和重要经济鱼类、名特养殖鱼类为对象,开展其繁殖生物学、与繁殖有关的机能形态学和受精生物学等基础生物学及移养驯化、引种驯化、人工繁殖、苗种和亲鱼培育等关键技术和产业化示范研究,创建适宜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养殖模式。

3.鱼类营养与绿色饲料研究:针对“川鱼”产业科技含量不高及名优鱼类病害与食品安全等问题,开展长江上特有和重要经济鱼类、名特养殖鱼类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营养代谢规律研究,揭示其营养代谢调控和品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开展可控化养殖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掌握安全优质饲料生产的产业化关键技术。

自成立以来,省重点实验室承担了20余项省部级以上项目、200余项企事单位委托项目,发表150篇学术论文、获得20余件发明的专利授权、出版专著5部、技术开发及成果转化5项。成功开发了“中华沙鳅、宽体沙鳅、切尾拟鲿、尖头鱥、泉水鱼”等珍稀特有鱼类,已服务80余家企业的黄颡鱼、斑点叉尾鮰、加州鲈等名优川鱼的营养与饲料、病害检测与防治,完成了30余家单位的涉水工程报告、渔业资源监测及禁捕效果评估。重点实验室先后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农业农村部神龙奖”等科技成果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