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正文

重点实验室成员在《淡水渔业》发表论文

来源: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作者:编辑:徐静    编辑:日期:2023-05-31    点击数:

 

20235月,重点实验室员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扩展库《中文核心期刊》:《淡水渔业》发表了题为《黄颡鱼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的研究论文。我室固定研究人员李燕平副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重点实验室主任覃川杰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研究内容简介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隶属于鲶形目(Siluriformes)鲿科(Bagridae),广泛分布于长江、黄河、珠江、沅江及黑龙江等各水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和主要养殖对象。然而,因人工繁育随意留种可能出现的近亲繁殖、广泛交易、增殖放流、自然逃逸等有可能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降低。目前,黄颡鱼遗传多样性及群体亲缘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地理群体。随着长江十年禁渔计划的实施,天然水域亲本采集的难度变大。因此,了解和掌握人工养殖群体的黄颡鱼种群结构、群体遗传多样性,有助于为黄颡鱼良种选育、苗种繁育等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基于8对微卫星标记对14个黄颡鱼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4个黄颡鱼群体之间存在中等偏低的遗传分化水平,且变异来源主要来自个体间。14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处于高度多态的水平,遗传多样性丰富,可作为家系选育的基础群体。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可基于遗传距离的结果,把亲缘关系较远的群体建立繁育群组,最大限度地避免近亲交配,同时也保持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这对提高黄颡鱼遗传育种潜力、缩短育种年限和加快新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