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日,重点实验室成员刘乙博士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期刊《Biology》上发表一篇题为《The Effects of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with 25-Hydroxyvitamin D3 on the Antioxidant Capacity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s of Pelteobagrus fulvidraco》的研究论文,覃川杰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研究内容简介:基于硬骨鱼对膳食VD3的肝脏羟基化效率有限,而其代谢产物25(OH)D3具有更优的生物利用度,本研究以缺乏该代谢物营养学数据的经济鱼种黄颡鱼为对象,探究膳食25(OH)D3的调控机制。将360尾鱼分为对照组(基础饲料)、VD3组(2500 IU/kg VD3)和25(OH)D3组(2500 IU/kg 25(OH)D3)进行8周饲养。与对照组相比,两个补充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活性均显著提升,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则显著降低。其中25(OH)D3组的T-AOC、CAT活性显著高于VD3组,TNF-α水平更低。代谢组与转录组分析鉴定出65种差异表达代谢物(DEMs)和3515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富集分析表明,25(OH)D3组中高表达的DEMs(如吲哚化合物、有机酸、醛固酮、L-犬尿氨酸等)和DEGs(pgd、mthfr、nsdhl、nox5、prdx2、mpx、itih2、itih3、eprs1等)主要与抗氧化防御和炎症反应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膳食25(OH)D3在提升黄颡鱼抗氧化能力及调控炎症方面效果优于VD3。
(文/图:刘乙;初审一校:徐静;复审二校:覃川杰;终审三校: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