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研究成果 >> 正文

重点实验室成员在《animals》上发表研究论文

来源:     作者:李燕平    编辑:徐静日期:2024-11-22    点击数:


20241121日,重点实验室成员李燕平、吕云云、王永明、文正勇、颉江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深圳大学、深圳市华大海洋研究院等单位在中国科学院SCI二区《animals》上发表一篇题为《Expression Profiles of Housekeeping Genes and Tissue-Specific Genes in Different Tissues of Chinese Sturgeon (Acipenser sinensis)》的研究论文。

研究内容简介:中华鲟是中国特有的江海性洄游性鱼类,是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物种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保护物种。为了全面探究中华鲟不同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及其相关生物学功能,本论文进行了转录组尺度的基因表达研究,并重点研究了多种组织的管家基因、组织特异性基因和共表达基因模块的情况。

本研究通过对中华鲟表皮、脊索软骨、鳔、脑、心、头肾、肾脏、脾脏、胆囊、肝脏、肌肉11种组织进行PacBio和二代转录组测序,对序列基因集进行结构注释共获得25,434个基因座有结构注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肝脏和胆囊以及脾脏和头肾等组织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表明具有相似生理作用的不同组织存在类似的基因表达模式。管家基因和持家基因的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共得到787个管家基因;肝脏中只有25个组织特异性表达基因;而脑中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基因最多,高达2073个,一方面可能与神经系统的复杂性有关,另一方面说明组织特异性基因在中华鲟应对环境变化的生理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组织特异性基因功能富集到的生理过程主要有电压门控钾通道活性、神经系统发育、脑胶质细胞分化以及白细胞跨内皮迁移。同时,管家基因富集到的生物功能主要与核糖体生物发生、蛋白酶体核心复合体、剪接体活化、延伸因子活性和翻译起始因子活性等途径密切相关。共表达网络分析共得到5个模块,将每个模块中的基因按模块内部度从大到小排列,取其前5%的基因为该模块的hub gene,最终得到8hub gene基因,其中大部分基因(rps3arps7rps23rpl11rpl17rpl27rpl28)与核糖体生物发生有关。本研究揭示了核糖体发生和蛋白质合成在中华鲟细胞发育过程、组织分化以及神经发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为中华鲟这一濒危物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信息,也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理功能奠定基础。

(撰稿:李燕平;初审一校:徐静;复审二校:覃川杰;终审三校:张楠)